云中讯(通讯员 张喜成)2023年10月20日,爱游戏app意甲赞助商1978级中医1班校友返校举行庆祝毕业40周年座谈会。座谈会以“承启岐黄历卌载 玉壶丹心归去来”为主题,畅叙情谊、追忆往昔、展望未来。校友们表达了对母校的拳拳深情和浓浓谢意,对中医药事业未来发展的极大信心和美好祝愿。
校党委书记邱勇出席。部分“华佗班”“佩衡班”在读同学参加座谈会。
活动现场
1978级中医1班共有65名同学,1978年入学,1983年毕业。作为国家恢复高考初期的云中学子,这个班同学中年长的生于上世纪40年代初,年轻的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。他们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,见证了国家中医事业的振兴历程,也见证了母校白塔立基、关上续业、雨花绽放的发展历程。毕业40载,他们绝大多数投身临床实践、科研攻关、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工作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。他们中间,有全国百名“三育人”先进个人、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向明教授,云南省名中医彭江云教授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“十二五”重点建设学科“中医文化学”学科带头人王寅教授等。
邱勇发言
邱勇代表学校向校友们返校表示欢迎,对校友们给予母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由衷感谢。他表示,校友们在各自的岗位敢于探索、勇于创新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,也激励着全校师生为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,踔厉奋发。
班长王曙光代表校友发言
1978级中医1班班长王曙光代表校友发言。他回顾了入校以来的点点滴滴,感慨大家同窗五载、情谊深厚;如今重聚校园,看到母校的发展变化,由衷地感到欣喜与自豪。
王向明、王寅、彭江云等校友向学校赠送了一批珍贵的中医药文献书籍,表达他们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和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。
王向明捐赠著作《雄关漫道: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》等
王寅捐赠书籍《姚氏妇科流派医文集萃》等
彭江云捐赠书籍《扶阳理论与临床实践》等
座谈中,校友们热情分享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工作体验,鼓励云中学子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,努力实现人生目标。学生代表们认真聆听,并就学习、实践等方面向校友们请教,双方互相启发,收获颇丰。
王向明交流发言
“感谢党和国家恢复高考,我们是1978年参加全国高考的考生,能够进入大学,进入云南中医学院,那是非常荣幸的事。” 王向明教授感慨地说,“我们有一个倍感自豪的称谓:77级78级大学生。在那个时代背景下,我们倍感珍惜这次机会,所以刻苦学习,成就了现在。我对中医的感激就犹如那句话:漫漫人生路,一步很短,一生很长,但往往一步就是一生。正是1978年的那个金色秋天相遇的那一步,注定了我们和中医学院结下中医缘。虽然已过45年,但这颗中医心仍然年轻,永远感谢我们的母校。”
彭江云交流发言
“感谢学校的支持和学校的付出,让1978级中医1班同学能够重聚这里。当年在学校度过5年的快乐生活,现在我们以辛勤地劳动回报社会。”彭江云教授给学子们提出三点建议:一是要热爱中医,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,坚定学好中医的信念,牢牢掌握中医经典;二是要薪火相传,早早跟师学习;三是要有担当,要有“强校有我、强国有我”的情怀,回报母校,回报社会。
王寅教授回忆自己求学时的艰辛与回报,表示中医药事业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持,并希望通过此次座谈会可以为学弟学妹们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。
整个座谈会氛围热烈而和谐,校友们畅所欲言,坦诚相见,彼此交流人生感悟,提出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议。此次座谈会不仅拉近了校友之间的距离,也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一次与前辈交流的机会,激励着每个同学坚定信念、珍惜韶华、奋发有为。
第一临床医学院2020级佩衡班贾函臻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在校友座谈会上发言:“45年前的你们,在艰苦的条件下,以苦为乐、刻苦学习,边学边干、建设校园,为云中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。现在的你们在各条战线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,谱写了人生华章,为国家的富强、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,你们是母校的光荣与骄傲,更是我们作为后辈奋发努力的动力和榜样。我们将以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使命,不负韶华、砥砺前行!”